去年年底,宝能集团旗下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锐致”),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签署了协议,长安汽车将其持有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公司(以下简称“长安PSA”)50%股权全部转让给前海锐致。此次转让金额为16.3亿元,前海锐致已缴纳首期款8.313亿元。
长安汽车公告(图片来自巨潮资讯网)
另外,标致雪铁龙集团亚太相关人士也表示,标致雪铁龙集团将把持有的长安PSA股份转让给宝能集团。这意味着过去6年间累计亏损额达49.1亿元的长安PSA,将整体落入宝能集团手中。
这是宝能集团自2017年收购观致汽车之后,在汽车领域的又一次“大手笔”运作,此举也将进一步拓展其在汽车产业的布局。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稳字当头”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行业逐渐告别“高增长时代”。不少房地产企业积极谋求多元化转型,投资领域涉及旅游、娱乐、体育、快消品等行业,而汽车也因此成为房企“扎堆”跨界的热点领域。
然而,汽车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且易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此前甚嚣尘上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近两年已呈大浪淘沙之势,只有少数企业真正实现了批量交付。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跨界造车需要走的路依然漫长。
扩张的“汽车版图”
在宝能集团官方网站的“产业布局”介绍中,宝能汽车被放在了“高端制造”板块的突出位置。除了已被宝能收购的观致汽车外,该板块还包括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这三家公司的部分业务也涉及能源和汽车领域。
在“造车新势力”的风潮下,2017年,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18年增至45亿元)。随后,宝能陆续在杭州、昆明、广州、西安、贵阳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产业园,计划总投资将超过千亿元,总产能将超过200万辆。
2017年末,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正式获得观致汽车51%的股份,成为观致汽车的最大股东。彼时,观致汽车已成立十年,累计亏损近百亿元。宝能集团由此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以及观致汽车在江苏常熟的年产能15万辆、最大可达30万辆的工厂。约一年后,宝能再次以15.6亿元人民币增持观致汽车股权至63%。
宝能、奇瑞、Kenon Holdings为观致汽车三方股东(图片来自观致汽车官网)
对于观致汽车的发展,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曾表示,宝能集团将从2018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观致汽车的新车研发;预计到2022年,观致将推出多达26款新车,包括18款传统燃油车和8款新能源汽车,覆盖轿车、SUV以及MPV三大领域。
收购长安PSA使宝能集团获得了长安PSA的深圳工厂,其占地面积约为137万平方米,年产能达到20万辆。至此,宝能集团现有及规划建设中的整车产能可达到近300万辆规模。
与宝能类似,恒大同样通过收购汽车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以及投资建设制造基地等方式,扩张自己的“汽车版图”,累计投入资金也达到千亿元量级。
发展难题待解
当房地产企业在汽车领域大力投入、积极布局时,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阵痛”,2018年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19年仍持续同比下滑。
伴随着汽车市场的整体减速、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前景依然不容乐观。这为房地产企业造车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引发了外界“造车还是圈地”的质疑。
在被宝能集团收购两年后,观致汽车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公开数据显示,观致汽车2018年销量达到6.32万辆,同比增幅超过320%。这是观致汽车成立以来,年销量首次突破6万辆,创下其销量最高纪录。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源自同为宝能旗下的联动云租车的批量订单,并未给观致汽车带来良好的市场效益,其亏损缺口仍在持续扩大。
联动云租车提供观致车型(图片来自联动云官网)
2019年,观致汽车的销量再次大幅下滑。同时,其产品更新速度依然缓慢,仅在第三季度推出了观致5S车型,而新能源量产车型也尚未面世。
在观致迟迟没有起色的情况下,长安PSA被宝能收购之后的发展前景仍不明朗。事实上,无论是观致还是长安PSA,在被宝能收购之前早已深陷亏损泥淖,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都无法与主流车企相比。在投入了巨额资金之后,如何有效利用资源,盘活汽车板块业务,依然是摆在宝能面前的难题。
就汽车产业本身而言,房地产企业尽管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但在技术、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跨界造车未来能否给汽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业界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