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加快新能源车向市场渗透 长江汽车海外战略见成效

2018-11-26 08:48 原创
中国财富网.百川

近日,五龙电动车旗下美国子公司Chanje收到合作伙伴Ryder公司订购电动物流车的订单,向FedEx(联邦快递)提供价值1亿美元的电动物流车。这些车辆分为两次交付,需在2020年6月20日前全部交付完毕。而这批电动物流车将全部由长江汽车生产制造。

在国内补贴退坡的大形势下,新能源车企发展普遍承压。对此,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实现长远发展。而此次长江汽车收到联邦快递1亿美元大单,正是积极推行海外战略的显著成果。

五龙电动车集团董事局主席、杭州长江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忠也曾表示:“面对百年一遇的机遇,我们将扎实工作,创新突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市场的伟大精品,让中国品牌屹立于世界新能源产业之巅。”

作为一家低调的新能源车企,长江汽车成立之后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特色的发展规律,与此同时,也一步步深入国际市场,为自主品牌在国际舞台留下足迹。

长江汽车是怎样的新能源企业

“电动汽车一定要向传统车学习,对传统车保持敬畏,一点一点地渗透。不要上来动不动就要颠覆,颠覆是结果, 我们目前更重要的是研究达到这一目标的进程方案。” 曹忠表示。

在公众的眼中,造车新势力普遍被打上了“不靠谱”的标签。究其原因,在没有实际产品的情况下大谈颠覆未来,“狼来了”的故事在汽车圈不断地重复上演。好在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在夸夸其谈。

用造车新势力形容长江汽车或许并不准确。其前身早在1954年便成立,并于2013年由五龙电动车有限公司注资重组,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乘商并行的发展道路。如今,其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平台,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辆,并在北京设立新能源研发中心、车联网大数据研发中心。长江汽车拥有新势力难以企及的整车生产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支撑,不仅如此,其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摸索出自己的发展规律。

新能源汽车不能一蹴而就

“长江汽车转型伊始就认同纯电动汽车必将代替传统汽车,这会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但需要先解决每个阶段的具体问题。” 曹忠说道。

按照市场份额,长江汽车将电动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份额低于5%以下,向传统汽车渗透阶段;在5%至20%,向传统汽车细分市场替代阶段;在20%至40%,加速替代传统汽车细分市场阶段;当份额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全面替代传统汽车市场的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认为主要是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逐渐培育市场。这一阶段,电动汽车一定要向传统车学习,对传统车保持敬畏;第二阶段除了产品和服务,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动汽车作为电气化和智能产品如何更好的为人类出行服务;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把电动汽车的性能做到全面超越传统汽车,在细分市场加速取代传统汽车;而第四阶段电动车将全面接过传统汽车为人类承担的服务职责,并增加很多创新性智能化功能,成为新时代的伟大产品。”

正如曹忠所言,长江汽车的发展严格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长江汽车正从渗透到替代进行实践探索。在这一过程中,长江汽车从2010年开始就坚持电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正向开发,成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造车企业。目前,长江汽车正加紧“轮边驱动桥+电池+BMS+VMS”系统的开发工作,同时积极布局氢能源领域,通过产品技术上的优势向市场进行渗透。

长江汽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2016年4月长江汽车纯电动客车实现量产下线并上市销售,在5月份就获得国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准入核准。而长江EV成为G20峰会期间唯一进入核心区的纯电动车品牌。除此之外,长江汽车以“走出去”为目标,向海外市场不断扩张。

自主新能源品牌的海外步伐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曹忠的设想,这一阶段要从细分市场出发,通过各细分市场不断叠加才能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份额。长江汽车正是从商用车领域着手,在海外进行不断的尝试,并成功向国际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早在去年8月份,长江汽车就向美国市场输送了90辆电动汽车和1755件相关零部件,创造了国内首次大批量向美国市场出口高端电动物流车的记录。几乎在同一时间,同属母公司旗下的在美合资公司Chanje与美国大型汽车服务企业Ryder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Ryder成为Chanje电动商用车独家销售渠道合作伙伴及售后服务提供商。目前,长江汽车已与美国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其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合作伙伴的普遍认可。

扎实的基本功、钻研技术的决心以及明确的发展思路,这些是长江汽车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对于长江汽车来说,走出去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小步,但对于自主新能源品牌,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走出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只有坚持付之行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才能实现对传统汽车的反超,这也是每个企业共同的责任。(图片由官方提供)

责任编辑:汽车组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