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汽车
首页 > 汽车 > 投诉 > 正文

统计数据显示:强监管、去杠杆效应逐步发挥 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量明显减少

2018-07-14    责任编辑:吴芃

人民银行发布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强监管、去杠杆效应逐步发挥

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量明显减少

人民银行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表内信贷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旧较大。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054亿元。整个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

与表内融资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表外的“颓势”,上半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合计比去年同期多减少近3万亿元。受此拖累,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去年同期少2万亿元。

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阮健弘解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上。

表外融资“拖累”社会融资规模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阮健弘介绍,从结构看,社会融资规模变动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

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回升。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万亿元。

三是股票融资有所下降。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为2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799亿元。

四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减。上半年,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8388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表外融资下降的幅度最大。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大部分表外融资需求难以向表内转移,是拖累社会融资的主因。

阮健弘解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上。

“资金运用方面,前期有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过程中,这些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在减少。”阮健弘称。

资金来源方面,委托和信托贷款的部分资金来源于理财产品。而上半年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产品投资下降1.76万亿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资金来源明显收缩。

阮健弘提醒,6月末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2.7%、8.7%,增速比上月末高0.1和0.4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下降的影响。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加大,若还原这些因素,实际贷款增长会更多。

精彩推荐
热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