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利润双失利,冰火两重天的自主品牌慌不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出现“冰与火”的两极化发展,部分自主品牌车企在销量利润上双双受挫,国内汽车产业优胜劣汰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自主品牌俨然进入洗牌期。
在全球车市萧条的大环境中,中国车市毫无悬念的驶入冰封地带,2808万的销量,2.76%的下滑指数,就是整个中国乘用车交出的成绩单,汽车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空间逐步被压缩,根据中汽协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约998万辆,同比下滑8%,市场份额为42.1%,较2017年48.8%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下滑了6.7%。
2月26日,大众集团在德国沃尔夫斯堡总部正式发布全新子品牌“捷达”。根据大众集团的规划,新品牌是为满足中国年轻用户购车需求而推出,将在今年3月底在国内发布。另外,“捷达”品牌将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销售,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三个品牌,投放中国市场。新品牌将率先推出3款车型(2款SUV,1款轿车),内部代号VS5的全新的紧凑型SUV将作为首款款产品在今年9月推向市场。大众也来亲民“廉价车”,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市场更加岌岌可危。
所以说中国自主品牌进入洗牌期,一点也不危言耸听。
国际车市动荡,合资品牌遇冷
国际上的几大汽车集团在2018年也是处在“煎熬”之中,现代汽车、雷诺集团、戴姆勒、福特都出现了利润的负增长,唯一“亮眼”的就数通用汽车的财报,通用汽车2018年全年净收入1470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81亿美元(其中包含25亿美元重组相关费用),较2017年的3亿美元同比暴增2347%,而傲人成绩的背后却是卖厂、关厂、裁员,2018年11月,通用就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精简管理层,并且关闭美国四家大型工厂,而早在2017年,通用汽车就将连年亏损的欧宝卖给了PSA集团,作为美国第一大车企,通用汽车这种“壮士断腕”的无奈,也暴露出全球汽车行业的不景气。
另外,海外市场的低迷,也是几家车企失利的主要原因。在福特的财报中,福特将季度亏损归结于中国和欧洲市场销售不佳,在亚太市场税前亏损达到3.81亿美元,欧洲市场税前亏损1.99亿美元;另外,同样利润近“腰斩”的现代汽车,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低迷被认为是拖累其营收的一大主要因素;“多事之秋”的雷诺集团,也已经预估2019年营业利润率为6%左右,将低于2018年的6.3%。
国际市场走低,中国市场也不再是合资品牌的销量的港湾。韩系、美系、日系部分合资品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跳水”,尤其是长安福特,2018年全年销量37.78万辆已经不足2017年的一半;“机油门”事件让东风本田与广汽本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同比下降了4.1%;一向销量强势的上汽通用、北京现代也在华遇冷,销量也均未达到预期。
销量冰火两重天,自主品牌进入洗牌期
据亿欧汽车了解,在国内五十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当中,2018年同比实现销量增长的不足10家,实现利润增长的少之又少。长城汽车率先发布的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总收入995亿元,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6.5%,长城汽车将其2019年销量目标定在了120万辆;另外,作为2018年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吉利汽车,虽还未公布财报信息,不过2018年取得150万的销售量,20%的增长率的成绩,以及豪掷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股份,着实给中国自主品牌涨势。
自主品牌“火”的另一面却是“极寒”。海马汽车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公司净利润预计亏损12亿-18亿元,而在2017年海马汽车已经亏损了9.9亿余元,持续亏损下,海马汽车可能面临退市风险;与海马汽车同样出现“巨亏”的江淮汽车,2018年预计亏损7.7亿元,另外,长安汽车、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2018年业绩预告也都纷纷亮起红灯。从目前公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的14家上市整车企业中,只有4家实现同比增长,其余10家均下滑。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乘用车销量202.11万辆,同比下降17.71%。虽然像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出现了1月“开门红”,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长安汽车1月依旧没有摆脱负增长的阴影,即便长安汽车掌握汽车核心技术,若长时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产研转化停滞不前,也将避免不了“窒息而亡”;1327辆的销量,销量不足其他品牌的零头,2019年的海马汽车已经游走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中国自主品牌“冰与火”的两极化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国内汽车产业优胜劣汰趋势的加剧。
当前全球车市低迷,部分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利润双双重挫。2019年车企分化将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补贴大退坡、双积分、国六排放标准政策的执行,将进一步加速这场淘汰赛。像海马汽车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较大,公司将受政策影响毛利大幅下滑的部分纯电动汽车产品予以停产,作为小鹏汽车的代工厂,海马汽车或将难逃沦为一家纯粹“代工厂”的命运。
另外,随着2018年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2022年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也将开放,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洗牌的格局将进一步被催化。强者愈强,弱者将被淘汰,自主品牌车企俨然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如何保持发展活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焕发生机,将是自主品牌车企首要考虑的问题。
热搜资讯
-
1
电动屋品牌年内交付量有望破千 2022年实现盈..
12-29
-
2
集度汽车:未来将推出汽车机器人
12-29
-
3
四城三日大定订单突破2000台,AITO问界M5真的..
12-29
-
4
2021(第十六届)中国汽车金扳手奖评选榜单揭晓
12-29
-
5
15年筑梦育人 “雪佛兰·红粉笔”持续助力乡村教..
12-31
-
6
全系增配焕新 全新奥德赛售价23.58万元起
12-29
-
7
江淮汽车回应与华为合作造车:目前没有,未来不..
12-29
-
8
【财富评测】比亚迪海豚冬季实测:e平台3.0打破..
12-27
-
9
发改委: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乘用车..
12-28
-
10
2022款奥迪A7 Sportback:在潮流中演绎唯美极..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