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汽车
首页 > 汽车 > 名家观点 > 正文

节目汽车人物专访:《中国消费者报》原副总编辑李晓光(精编版)

2018-10-11 来源:对话车生活     

一、经历改革开放的40年,是否也有自己的汽车梦?

茄海涛:您是从1974年开始参加工作,应该说是完整的见证了改革开放的40年。您小时候能够经常见到汽车吗?

李晓光:也能见到,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把汽车当成一种生产资料,或者是出租车、政府官员们乘坐的这种公务用车。

茄海涛: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开上汽车、驾驭汽车呢?

李晓光:应该说直到九十年代我还没有做汽车梦,但是到了1994年、1995年以后,开始觉得汽车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是究竟是否能拥有汽车还是没有把握。

二、汽车能不能从生产资料变为生活资料?

茄海涛: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汽车发展速度迅猛,那时开始有一些早期的合资企业开始进驻中国市场。

李晓光:是的,大概是在1995、1996年以后,有一个关于汽车能不能从生产资料变为生活资料的讨论,也就是汽车能不能进入家庭?这实际上是事关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发展的路向型探讨。

茄海涛:那其实社会当中对这个的讨论,那个时候主要争议是什么?

李晓光:主要争议是中国要不要让汽车,特别是轿车进入家庭?因为只有汽车大规模的进入家庭,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茄海涛:但那个时候有一些品牌作为先行者,已经开始让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能够买得起汽车了,是吗?

李晓光:对,九十年代中期关于轿车最终是否要进入家庭的讨论,大多数人应该已经持比较一致的看法了。但是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可以选择的产品还是非常少的,而且能够接近中国先富起来的这批消费者实际购买能力的车型就更少了。比如咱们现在还能够记得的,像当时长安的奥拓、天津的夏利以及松花江面包车。这些车当时比如说像夏利,要9万多块钱,也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但是尽管这样,在一些大城市,对于这种小排量的汽车当时有很多限制,比如当时北京市的限制,1.0排量以下的汽车是不允许上二环路,特别是上长安街的,实际上这阻碍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所以大概在1996、1997年的时候,共同商量准备做一个系列的选题,最后确定做“汽车中国小排量的话题”,想解决关于小排量限行的问题,加快促进小排量汽车进入家庭。

三、拥有第一辆自己的汽车后,生活有哪些改变?

茄海涛:您当时买车了吗?(李晓光:我当时买不起。)那有没有想过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李晓光:确实想,特别想,而且我觉得后来拥有汽车的速度超过了我的预想,我是1998年购买了第一个车,是一辆老桑塔纳。(茄海涛:那时候价格是多少钱?)十二三万吧,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喷,也没有ABS,就是一个老的化油器。(茄海涛:形容一下您当时拥有了自己的爱车是怎样的心情?)那简直是怎么说的,真是一个宝贝!看着它不厌其烦,心情非常好,然后恨不得这车一天洗两次。

茄海涛:您买完车之后有没有发现,虽然车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但养车的相关成本和费用能否承受?

李晓光:应该是能承受的,因为你支出的这些维修费用和日常使用费用与你拥有车的这种快乐以及它给你带来的便利相比,应该是不在话下。

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茄海涛:1998年是改革开放20年,那个时候应该算是中国汽车真正走向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开端,是吗?

李晓光:对,应该就是从1997、1998年开始的。

茄海涛:那时起,国家开始鼓励购买私人汽车,并开始支持国内车企的发展,而且有很多的自主品牌,也是从那时开始有了他们发展的一个基础,是吗?

李晓光:对,汽车开始大规模的进入家庭,实际上为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拓展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空间。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大量的合资企业以及大量的自主品牌车企。

茄海涛:最后像奇瑞、吉利开始涉入到汽车制造领域。但那个时候,他们还只是一个模仿者和追随者,是吧?

李晓光:但是他们的贡献,我觉得至今仍然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因为没有这些自主品牌,没有这些国产的车,这些汽车的价格是不会迅速下降的。

茄海涛: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浪潮袭来,受此影响,我们已经通过收购国外的汽车企业,消化国外的技术。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到现在我们看到,中国汽车的规模很多年都达到了世界第一这样的产销水平。

李晓光:对,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这些年的发展,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成就是非常高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市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养活了全球的汽车企业。只有中国这个市场能够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各种各样的产品从低端到高端,都有很好的销售市场,所以中国汽车消费者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利润提供了最大的金矿。

五、您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期望是什么?

茄海涛:这一两年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与竞争,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强大发展的这些企业,我觉得未来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是吗?

李晓光:对,应该说是中坚力量。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产品的品质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品牌同台竞技,在性价比方面甚至还拥有更强的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中国消费者开中国车,应该是提到日程上的一个选择。

茄海涛:甚至在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领域,未来中国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李晓光:对,是。所以中国消费者应该对中国品牌、中国汽车有足够的信心,我们中国人开中国车,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

茄海涛:您对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更高的期望?

李晓光:在目前中国的市场上,产生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以及最优质的服务,目前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了。下一步就是,中国的消费者也应尽快成熟起来,大家一起去努力、去共享这种美好的汽车生活。而我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这个生产资料向消费资料转化的一个过程,真的是非常有幸,谢谢这个时代。

茄海涛:我们致敬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在工作当中,也帮助很多消费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推动了我国很多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向您表示致敬。

责任编辑:汽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