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强制认证将解决哪些问题和隐患?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将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此次纳入的主要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固定充电桩、移动式充电设施、随车充电设备等。目前在用的供电设备总体情况如何?通过强制认证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隐患?
(资料照片)10月12日,在北京木樨园公交场站一座超级充电站内,新能源小客车在充电。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李春江表示,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具有电压高、电流大、工作时间长、安装使用环境复杂等特点。近年来,由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引发的触电、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并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严重威胁消费者人身健康和公共安全。
李春江介绍,此次认证工作依据近期新修订发布的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开展。
通过实施强制性认证,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的防触电、短路保护、耐火耐燃等关键安全指标进行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同时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开展持续检查,保障产品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切实严把产品发证关和准入关,有效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实施的一种市场准入制度。目前电动汽车整车、电动摩托车整车、电动自行车整车、为电动自行车配套的充电器、锂电池等都已经实施了CCC认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介绍,充电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服务百姓出行需求的重要补能设施,未来几年,伴随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刘永东说,根据行业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充电桩(枪)1188万个,其中公共桩339万个、私人桩849万个。我国现存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达51.2万家,大多数为近两年新增的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安全标准不统一、运营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李春江介绍,考虑到目前行业中80%以上为小微企业,为给企业留有充足的时间,公告设置了1年5个月的过渡期,明确自2025年3月1日起,有关认证机构开始受理认证委托;自2026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同时在确保认证质量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积极采信企业已有的国际认证等检测认证结果,降低企业认证成本、缩短认证时间。
责任编辑:汽车组热搜资讯
-
1
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出炉
04-11
-
2
智驾险:从“附加”到“标配”还有多远
04-11
-
3
广汽集团3月汽车销量17.39万辆 环比增长76.2%
04-11
-
4
奇瑞集团一季度累销汽车62万辆,同比增长17.1%
04-11
-
5
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超7万辆 同比增长22.3%
04-11
-
6
“科技潮品”方程豹钛3开启预售 预售价13.98万-20.38万元
04-11
-
7
传祺向往S7上市 “限时价”16.98万-22.38万元
04-11
-
8
长城汽车2024年净利润126.92亿元 同比增长80.76%
04-11
-
9
超1.7万车次参与 深圳启动超大规模车网互动实测
04-11
-
10
新能源汽车迈入“四电时代” 仰望U7售价62.8万元起
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