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汽车
首页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融资技术双驱动 自动驾驶商业化持续提速

2025-08-29 来源:中证金牛座 作者:王婧涵0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其大规模商业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专家表示,无人物流车等细分应用场景被市场看好,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助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提速。

无人物流车受关注

近日,L4级自动驾驶企业白犀牛宣布完成B+轮融资,老股东顺丰、线性资本再次出手,以骏资本、三六零基金等作为新股东加入。至此,白犀牛的B轮融资总额累计近5亿元。

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表示,本轮资金将重点投向车规级无人车产品研发、AI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商业场景的拓展三大领域,加速白犀牛在末端物流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白犀牛是典型的从商超配送场景起步的自动驾驶企业,公司成立初期就与永辉、盒马等头部零售企业达成合作。2023年起,公司深耕快递物流场景,聚焦于网点到驿站配送的商业化落地。目前,白犀牛活跃车辆从2024年底的近百台快速增长至当前的千台规模,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服务于顺丰、中通、中国邮政等头部物流企业。

作为无人驾驶应用中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资本市场也显示出对于该行业的看好。2025年以来,无人物流车赛道大额融资频现:2月,新石器无人车完成10亿元C+轮融资;4月,九识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交割。

进入商业推广阶段

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看,无人物流车等低速封闭或低速半封闭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进展较快,已来到了规模化商业应用的临界点。

今年3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实现人、车、货智能调度。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在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国金证券表示,无人物流车是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运输工具,应用场景广泛,产品迭代迅速,在快递快运末端配送和封闭场景物流运输、商超生鲜配送等场景中都有良好表现。

东吴证券表示,当前,无人物流车已进入商业化落地推广阶段,头部厂商订单量有望大幅增长,落地场景从快递拓展到零售配送等多领域。

顺丰、京东物流、中国邮政等物流行业头部企业也持续推进无人配送车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

菜鸟CTO兼无人车总经理李强对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许可,无人车市场将很快迎来拐点,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仅快递行业就会部署超过20万台无人车。”

跟进大模型前沿技术

紧抓落地机遇的同时,行业内企业也在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发起挑战。

日前,元戎启行发布了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据悉,该平台搭载了其自研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公司表示,VLA模型相较于“端到端”模型更擅长应对复杂的路况。

元戎启行CEO周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LA模型具备空间语义理解、异形障碍物识别、文字类引导牌识别、记忆语音控车四大基础功能,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可更好地适应真实道路中复杂多变的场景。“目前,DeepRoute IO 2.0对15万元以上的车型都可以适配,未来10万元级别的车型通过优化也有机会搭载。”周光表示。

2025年下半年以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等车企纷纷布局VLA模型。

理想汽车在其交付的理想i8车型中搭载了VLA“司机大模型”;小鹏汽车在发布会上明确了小鹏G7 Ultra的VLA上车时间表;奇瑞汽车则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猎鹰智驾中猎鹰900系列采用VLA+世界模型。

当前,VLA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技术上的前沿新秀,业内对其在具身智能等领域的表现有很高期待。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对VLA模型的及时跟进,也体现了行业的高科技属性。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表示,在汽车行业“向下智驾平权”+“向上技术升级”的趋势下,车企自研与第三方合作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积累深、投入久的企业将具备在L3级等高阶智驾市场的竞争优势。VLA技术发展预示着以大模型为基座的智驾方案加速应用,汽车企业逐渐向科技企业转型。有能力进行自研的车企和智驾供应商有机会凭借所积累的供应链硬件协同能力在具身智能领域释放巨大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陈琼枝